close

 今天來講一個水餃的故事,寫著寫著才發現好像有點長…

 我已經記不得當初是誰帶我去這家水餃店了。
搬回來中壢就發現好像價錢跟學弟帶我的時候不一樣,變成一顆三塊半。
也沒關係,
三更半夜肚子餓又懶得想要吃什麼的時候,有這間24小時的水餃店還是很方便的。
而且自從阿寬改賣鵝肉之後,虎尾從此再也沒有低於四塊的水餃。
「中壢」、「三塊半」、「24小時」---OK的啦~

 我也知道便宜是怎麼來的。
什麼食材裝潢氣氛肯定不會太高檔;
地處中原宿舍區就是要打薄利多銷拼數量,三級防疫之前每次去裡面都是滿的;
夜班是兩個不知道是越南還是哪邊的女生,工資肯定不會給多高,
除了包水餃之外其他內場外場所有的事都是她們的事。
反正高不高檔好不好吃我也吃不出來,吃得飽不烙賽就行。
google map四顆星,東西對得起價錢,它也確實能夠滿足我的需求,這樣就夠了。

 距離上一次去買水餃大約兩個禮拜,剛才點餐時發現又漲價了。
全品項漲10%且無條件進位至整數,於是就出現3.9、33這種奇怪的數字。

1.png
我這人是這樣,
既然去到人家店裡筆也拿起來了,放回去好像很奇怪,
就還是照平常那樣畫單交出去也不會囉嗦什麼。
結完帳除了找零之外還多了一張發票,我也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但可以確定的是成本增加之後漲價是必然。

 沒有在車行上過班還真不知道,
政府要求店家開發票給客人,這樣政府才抽得到稅。
但是上家卻不見得會開發票給店家,所以營業稅就抽走營業額的5%。
那麼把因為開發票而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應該把售價調高多少才合理呢?
是直觀地把原售價除以0.95嗎?

 希望漲價之後可以為水餃店老闆和店員的生活帶來一絲絲幫助。
疫情期間誰都不容易。

 講到這裡,就想起禮拜三晚上看某中古車商直播講的一個案例。
大意是這樣子的:
有個客人跟他們買了一台車回去,口口聲聲說覺得這台車很棒很喜歡這台車,卻又盧洨盧屁說這邊有問題那邊會抖動。
他們的店長就跟客人說,如果這車真的像你講得這麼不好,那你車可不可以還給我我錢還給你。
客人就不爽了跑去跟老闆客訴,然後老闆就在直播中向客人道歉並且宣布把店長調離現職且不接待客人做為懲處。
觀眾們於是紛紛留言幫這個店長加油打氣,
有的稱讚那位店長曾經幫自己服務過很細心負責;
有的批評客人拿新車的標準在買中古車;
有的應該也是在服務業積怨已久同仇敵愾出來炮奧客。
老闆就幫客人講話,說這個客人其實人很好,只是家裡反對買中古車壓力也很大。今天講這個案例只是要向客人道歉,不是要大家去指責這個客人。

 我們不要說風險不風險,
就算是跟這家中古車界少有的清流買車,中古車也還是中古車啊。
半仙說的好,「只有新的才會跟新的一樣」。
我們也常跟客人說,新車不會壞,壞了找原廠出保。
人家賣中古車還幫你整理好給保固卻被拿來無限上綱有道理嗎?
既然要獨排眾議違逆家裡的意思買中古車就要有承受可能的非議與責難的擔當,任性需要付出代價,逆天而行會遭天譴。
出錢的最大沒聽過嗎? 你花自己的錢買自己喜歡的車誰有資格置喙?
假如金援掐在別人手上那就認份一點,乖乖聽話去買新車就好啦~
更何況,外面中古車買賣都嘛車收回來洗車打蠟就拿出來賣,現況交車哪有在整理的?
看車試車當下覺得車有問題可以砍價也可以不要買,成交了事後才來揮誰理你? 然後再來怪車商專騙不懂的。
誰叫你不懂? 不懂又不想做功課的,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別老想著不勞而獲,不宰你宰誰?
這種的我不建議找懂車的朋友同行看車,而是一律建議買新車,
這樣消費糾紛還有朋友之間的糾紛會少很多。
買不起新車的就自己巴結一點把自己變強,看是要把知識變強還是口袋變強都行。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誰說顧客永遠是對的把奧客寵上了天。
誰規定做服務業就必須跪舔不能站著把錢給掙了?
如果服務業就必須這麼卑微,那我選擇不做服務業。
我無法控制或者過濾奧客,至少當我是客人時可以不當奧客。
真要說那個店長做錯什麼,
就是那一句話如果是從老闆口中說出來那就沒事,從員工嘴裡說出來就是有事。
越是認真負責把事情一肩扛起的人越容易惹禍上身,僅此而已。
什麼耐心不耐心都是假議題,
沒有耐心的人怎麼可能累積壓力到被客人盧到炸鍋?
老早就把這個雷包pass給老闆讓老闆去煩惱了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步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